書種分類 > 世界,中國文學 / 文學雜誌 / 文學理論研究 |
 |
[ 上一頁 ]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14 頁 (共 151 筆記錄)
|
|
|
|
《野性的呼喚》
內容簡介 |
: |
|
本書主角是一隻名叫巴克的狗,牠生於富裕的法官之家,在廣闊的莊園中長大,有些志得意滿、自命不凡,儼然王者之姿。某天晚上,牠卻遭一名園丁助手使計押走,被轉賣到冰雪覆蓋的北地,變成郵差手下的雪橇犬,原始獸性的蠻狠、狂怒在險峻殘酷的環境中日漸甦醒、壯大。
傑克.倫敦生動刻畫野性的原始世界裡,棍子與利齒的抗衡,獸性和霸權的鬥爭,從而把西方世界的緊張與弱肉強食詮釋得針針見血。
|
|
作 者 |
: |
傑克.倫敦 |
系 列 |
: |
文學小說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3年4月 |
書 度 |
: |
11 x 17cm |
頁 數 |
: |
176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97-5 |
書 價 |
: |
HK$38 |
返回頁首 |
|
|
|
|
《獵人們》
內容簡介 |
: |
|
朱天心經典文集:她(及其家人)與所際遇的貓族的故事
《獵人們》初版時,作家曾說:「這本書是個祈禱,祈禱我們都能面對所有來自世界的美好與難堪。」書寫成為實踐的支撐,日日夜夜護守街貓的人族因此有了慰藉。
匆匆數年,書中所寫的貓雖早已改朝換代不知幾番,但相逢相知的生命都在記憶裡不可抹滅,新版一一標註貓族身相,以證他們真切來世一遭。
朱天心是個愛貓人也是養貓人(照她的話是與貓共處),卻從來不是個留貓的人,但她仍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與感性,為相逢未必相識的眾貓族留存牠們躍入躍出她生命動線中的足跡。《獵人們》雖是散文隨筆集,但也可以視為小說家「都市人類學」式的台灣社會「畸零族群」觀察,只是凝視對象從人轉移到了貓,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與時間中的刻鑿痕跡也就越深。
在本書十篇作品中,作家述寫自己與屋裡屋外、可見的與不可見的生活領域裡眾貓族的邂逅與相處,她給牠們自由,卻賺得了羈絆;對牠們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豐富。
|
|
作 者 |
: |
朱天心 |
系 列 |
: |
文學小說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3年1月7日 |
書 度 |
: |
14.8 (闊) x 21 (高)cm |
頁 數 |
: |
200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52-4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金色的馬鞍》
內容簡介 |
: |
|
她的散文,以天地想像、人世感應,掌握精確之外有屬於不可求、包容著美的無盡意。
席慕蓉莊嚴而敏感,矜持而親切。她用有情之眼穿透現象面,構圖佈局,不只是說她自己,不只是寫一時一地一景;帶著歷史意識、壯遊的心,她的筆追根究柢,問身世、問國族、問天命,心搏如日光牽繫著遠方的高原,完成代表她的蒙古史詩。 ── 陳義芝〈推薦席慕蓉〉
一位蒙古女子的原鄉吶喊:
獻給父母,以及他們漂泊的一生。
雖說是先祖故土,然而所有的細節對我來說都是初遇。
這些書冊中所記錄的一切,恍如冰寒的細雪,
令我驚顫,令我屏息凝神,是一場又一場的饗宴啊!
踏上蒙古高原,站在遼闊的土地上,仰望蒼穹,是為圓半生的鄉愁準備的盛宴,悲喜交集,如癡如醉。懷著熱情與盼望慢慢走來,生長在漢文世界裡的蒙古人,渴望與身邊的人分享她所發現的原鄉,當赤鹿奔過原野,哈達隨風飄蕩,在冬天的長夜吟詠《江格爾》的慷慨激昂,秋天一望無際金色的塔拉,落入時光之河的情不自禁。
搭在雲青馬與棗騮馬的背上,尋找山林中不止息的湧泉,尋找塵世間不失望的靈魂,
金色的馬鞍,幸福和理想的象徵。古老的蒙古高原,如母親般的山川大地,替我們保存著所有的記憶。
|
|
作 者 |
: |
席慕蓉 |
系 列 |
: |
席慕蓉作品集03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12月 |
書 度 |
: |
17×23 |
頁 數 |
: |
320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46-3 |
書 價 |
: |
HK$99 |
返回頁首 |
|
|
|
|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
內容簡介 |
: |
|
臺灣新文學運動即將滿百,近來研究已有深化、跨領域化的趨勢。王文仁這本論著以1934年創刊的《臺灣文藝》為研究對象,鎖定1930年代臺灣作家與畫家如何集結、聯手,共同開創臺灣文化的交集,進行綿密的考掘、細密的論述。透過當時兩方的結盟關係,座談內容,多方論證兩方的實際結合,讓我們對於日治時期的臺灣新文化運動有了更嶄新、更深刻的認識。 |
|
作 者 |
: |
王文仁 |
系 列 |
: |
文學、論述 |
出版 社 |
: |
博揚文化出版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9月10日 |
書 度 |
: |
14.8 (闊) x 21 (高)cm |
頁 數 |
: |
310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6543760 |
書 價 |
: |
HK$141 |
返回頁首 |
|
|
|
|
《哥倫比亞的倒影》
內容簡介 |
: |
|
《哥倫比亞的倒影》每篇文體都不盡相同,呈現不同的氣象:首篇〈九月初九〉,以《詩經》為肇始,寫中國人文傳統裡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視角獨特;接下來的〈童年隨之而去〉、〈竹秀〉、〈空房〉皆為憶舊,看似平常,而每篇都各異其趣;即使是非常自我的〈明天不散步了〉,也可以看作意識流手法的範本;〈帶根的流浪人〉雖然寫昆德拉,多少卻有自況的意味;〈遺狂篇〉最是奇特,其中意味頗豐;同名篇章〈哥倫比亞的倒影〉全篇萬餘字,沒有分段,沒有句號,哲思與詩思滿溢其中。
下輯六篇一組的〈上海賦〉,寫上海的歷史、市井、三教九流、亭子間、弄堂,一言以蔽之,舊時上海形形色色,透過木心的筆,活靈活現,每一段皆妙不可言。木心用這樣的方式專寫上海的歷史地理人情風貌,並關心它的去從,應該是前無古人的。〈上海在哪裡〉、〈烏鎮〉,則是木心離開故鄉十多年之久,重返舊地,人事已非,感觸頗多。
|
|
作 者 |
: |
木心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10月5日 |
書 度 |
: |
13 x 19 cm |
頁 數 |
: |
296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21-0 |
書 價 |
: |
HK$69 |
返回頁首 |
|
|
|
|
《即興判斷》
內容簡介 |
: |
|
《即興判斷》中木心寫他的故鄉烏鎮、與文學家茅盾的往來、寫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子午線、寫聆聽古典樂的歷程……,他把各種感覺通過極盡典雅的文字滲透在筆尖,又多了些世事洞見的通達。配合著精緻華美的文體,溫存亦不乏冷峻地開啟人性與世界的幽祕暗影。
木心的作品,無一例外地運用美學判斷,引起對現存價值體系的思考。他大量的散文,更是關於美學判斷的論述,在〈以涼未寒〉中表露無遺;〈聊以卒歲〉則是邏輯思維得出的理,多是預先設置結論再做推演;〈普林斯頓的夏天〉是一篇奇文,關於生命的高遠與不可知,出世入世的絕妙更替。木心以漢語文學為其豐厚的基礎,形成的箴言式散文,兼容修辭思維和理性思維,絕妙地實現了詩和哲學歸於一體的理想。
|
|
作 者 |
: |
木心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10月5日 |
書 度 |
: |
13 x 19 cm |
頁 數 |
: |
312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19-7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在荷蘭過日子》
內容簡介 |
: |
|
移居荷蘭十餘年的作家丘彥明,散文作品向來充滿「畫面」,不只是因為搭配了她個人風格鮮明的速寫與攝影,更在於她的筆得力於不同一般作家的畫家之眼。曾以《浮生悠悠》展示具體耕耘田園生活的種種細節,以《家住聖•安哈塔村》記錄房屋修繕的繁瑣過程成為家的夢想支柱,《荷蘭牧歌》透過家的雙眼——窗,觀看荷蘭獨有的人物、事物、動物。而在最新的散文集《在荷蘭過日子》中,文與圖不著痕跡地運勁揮灑,描繪了「外國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荷蘭印象。
過去四十多年,荷蘭農牧淨出口持續猛增,一九八九年後連續保持農業淨出口世界第二的地位,僅次於美國。荷蘭人均土地面積僅美國的十二分之一,農牧人口也只有美國的十二分之一,可是近十多年來,荷蘭的淨出口額大約是美國的百分之六十六……閱讀這些數據,再想想荷蘭人的生活及工作方式,我不禁莞爾:荷蘭人真像極了他們飼養的乳牛,看起來不吭聲,每天只顧低頭挑著青草吃、臥在好太陽下閉著眼打頓,可是每個人身上都擠得出錢來,而且還沒擠少過呢!
在風車和鬱金香悠緩恬靜的外表下,丘彥明帶我們看到荷蘭人豪邁、幽默與努力不懈的豐富層次。書中收錄丘彥明近年間發表的荷蘭生活散文、攝影、速寫、繪畫作品。輯一寫荷蘭「特產」風車、木鞋、奶酪、鬱金香等,輯二寫荷蘭飲食,輯三為荷蘭日常生活記趣,輯四為旅行見聞。
|
|
作 者 |
: |
丘彥明 |
系 列 |
: |
1.文學 2.荷蘭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9月2日 |
書 度 |
: |
21 x 15 cm |
頁 數 |
: |
264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35-7 |
書 價 |
: |
HK$88 |
返回頁首 |
|
|
|
|
《老派約會之必要》
內容簡介 |
: |
|
女巫師召喚、或一千零一夜說書人床榻密語般蘊藏著小說的布局樂趣,詩的「由心而發」本義和餘韻,和當代生活裡人們的種種處境況味,小小的夢幻顛倒,哀樂滄桑。
關於局部壞毀、暫時傷殘、選擇性缺損以及隨機入夢失憶的……女性老靈魂無藥可救追愛失愛的後青春單元劇。正因為是偽裝堅強所以要更堅強,寵溺可愛所以要更可愛,相信美麗所以要更美麗。
彷彿一個個預知傷害紀事(但其實真是人畜無傷的不是嗎?我是如此謹小慎微愛著自己所以自愛節制),小小說,小小詩,小小人,那些距離真正的肉身青春已很遙遠,不老不死愛恨之心儘管續續斷斷稍縱即逝、乍滅還生畢竟時時迫近的故事:形成一處處心之河曲,豐饒明亮大街旁某條陰影小巷,更是隨著每個真實動情片刻呼吸起伏的奇妙旋律──或輕快自由或頓挫纏綿,或如獻祭樂段或似隨口小調,都僅為當下讀者一人的心事細細低訴傾唱,只屬於國王的夜鶯,唱出了便永遠失落了,聽懂了也是不願懂,那些既喧譁也沉默的腹語留言,和教人太輕易心碎的美好救贖。
|
|
作 者 |
: |
李維菁 |
系 列 |
: |
散文集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9月1日 |
書 度 |
: |
15(闊) x 21(高)cm |
頁 數 |
: |
272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36-4 |
書 價 |
: |
HK$79 |
返回頁首 |
|
|
|
|
《我紛紛的情欲》
內容簡介 |
: |
|
《我紛紛的情欲》收錄一百多首詩作,木心將情欲的本質、美好與從容,不露聲色地散落在詩集的各個篇章和角落。他的漫不經心、閒談式的詩句,看起來淺,實則淺而不薄,淺得讓人細細回味。他隱藏情感的變化、形式,與音樂的統一與和諧,以及矛盾與悲情到徹悟的轉化。木心具有東方人的思維傳統,他總用東方人含而不露的視角去表達自己不具侵略性的感受。從這個角度而言,他的詩歌具有典型東方特質的美感和文字。他的情欲是優雅的,但不是一個人的優雅,而是全人類的優雅。 |
|
作 者 |
: |
木心 |
系 列 |
: |
詩集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9月 |
書 度 |
: |
13 x 19 cm |
頁 數 |
: |
368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13-5 |
書 價 |
: |
HK$98 |
返回頁首 |
|
|
|
|
《魚麗之宴》
內容簡介 |
: |
|
童年生活的江南水鄉,少年求學的上海杭州,富庶書香人家的啟蒙教育,類似大觀園落難的人生經歷,都造就了木心。
木心的經歷不平凡,成就也不平凡。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他始終堅持自我的生活理念、文學立場,像在一座孤島上一樣,不間斷地從事創作。因此所謂「文學魯濱遜」之說,實深含傲然雄視之情。
《魚麗之宴》收錄的是木心的幾篇訪談、答客問。談的都是關於他的文學、藝術創作心路,含融創作因緣、人生觀照、藝術風情。並有木心的〈遲遲告白〉:自述與文學的因果,作一番輕捷的掠視;還有多位國外學者專家對木心的評論與讚譽。對於木心身為詩人、文學家、畫家、藝術家、哲學家多重身分、各種面向的深度透析,這是一次最完整的呈現。
|
|
作 者 |
: |
木心 |
系 列 |
: |
訪談集 |
出版 社 |
: |
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 |
2012年9月 |
書 度 |
: |
13 x 19 cm |
頁 數 |
: |
208頁 |
釘 裝 |
: |
平膠裝 |
國際書號 |
: |
978-986-5933-24-1 |
書 價 |
: |
HK$58 |
返回頁首 |
|
|
[ 上一頁 ] 10 11 12 13 14 15 16   [ 下一頁 ] 16頁 之 第 14 頁 (共 151 筆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