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種分類 > 科普讀物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25年07月 No.284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不該被忽視的非明星物種】

為什麼我們總是以貌取人?心理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類演化需求帶來的根深柢固的能力。生態心理學家詹姆斯• 吉布森就主張,人類的視覺感官提供了許多我們自己難以察覺的豐富意義,讓我們能快速判斷如何與環境與他人進行互動。

心理學家進一步指出了幾種影響我們對外貌判斷的特徵,例如不對稱的臉孔會被視為 是低健康度的表現;娃娃臉會讓人覺得此人誠實、天真;憤怒的表情讓人想要迴避,友善表情則讓人想要親近;與我們類似的面孔會帶來好感,而與我們不同的面孔則引發負 面情緒。神經學研究甚至發現,異常或陌生的面孔會激發腦部的杏仁核活動。杏仁核是人腦處理威脅反應的器官,這說明這種對面孔的情緒反應有生理學上的根源。以貌取人固然有時有一定的準確性,但也常常因為人的過度概化而造成誤判。例如研究指出,娃娃臉的男性大學生往往更具攻 擊性,更容易獲得軍事相關的獎項。

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說明,面部特徵會影響司法判決 (少數族裔往往被判刑更重),甚至可以用 來預測選舉結果。這類刻板印象也被我們用於其他物種上,因此有可愛娃娃臉的貓熊得到大量關注,獲得許多保育資源,也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長相醜陋的禿鷲保育則乏人問津。

但是正如我們本期雜誌封面故事指出的,禿鷲在生態系的角色的重要性遠超乎人的想像。黏糊糊的蛞蝓、垂掛長鼻子的長鼻猴、長相有如惡靈的馬達加斯加指猴等也都各有其在生態系中的重要角色。面對長相不討喜的同類和其他物種,我們應該理解:儘管以貌取人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傾向,但這種過度簡化與概化往往伴隨著嚴重的誤判。在現代社會中,超越「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偏見,客觀認識其他族群與物種的價值,其實是進步的必要課題。

 
系  列 科普讀物
出版 社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
書  度 25.5 cm x 17.5 cm
釘  裝 平裝
國際書號 1608262102846
書  價 HK$70
返回頁首
返回前頁
 
 

第 1 位:
 

第 2 位:
 

第 3 位:
蜂鳥出版:
《佛繫人生》
 

第 4 位:
 

第 5 位:
 

第 6 位:
點子出版:
《無聊爛GAG怪》
 

第 7 位:
好年華
Good Time:
《老店香港》
 

第 8 位:
 

 

第 10 位:
點子出版:
《無聊爛GAG怪 2》
 

第 11 位:
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來生再做一家人》
 

第 12 位:
 

第 13 位:
點子出版:
《Gummy Joke》
 

第 14 位:
 

第 15 位:
不一樣的禮物有限公司:
《看我今天怎麼說—故事的故事》
 

第 16 位:
蜂鳥出版:
《香港老舖錄》
 

第 17 位:
 

第 18 位:
 

第 19 位:
大石國際文化
國家地理雜誌:
《教宗方濟各》
 

第 20 位:
 
 
(C) Copyright 2025 Global China Circulation & Distribu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泛華發行代理有限公司版權所有